【珠江商报】一花引来百花发 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珠江商报记者余海 来源:2014-1-17A6版:专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顺德伦教天伦万家群益中心运作逾一年,创新带动社区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服务

       核心提示:一年前,天伦万家群益中心在顺德伦教常教社区启用,为这里的居民带来全新的家庭、青少年、长者、残障及义工服务,一年来,他们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服务,给社区带来了明显变化,不仅为居民量身定做社会服务,更带动社区居民全面参与社会建设,让社会服务的“星星之火”得以迅速“燎原”。


天伦万家群益中心开展义工服务。

残障人士在进行手工训练。

长者美食汇之糯米糍制作。

       1月7日上午,如往常一样,家住顺德伦教常教社区的潘叔和一班“老友记”相约在街区不远的天伦万家群益中心,就像自家般轻车熟路地健步上了二楼长者活动室,自发地踢起毽球,有时潘叔还会充当义务导师,教社区里的年轻人书法、温习国学,“来社会服务中心,除了自己能享受到社会服务,还能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区做点事情,我就感觉很满足了。”在已逾花甲之年的潘叔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而这则要追溯到一年前,一间名叫“天伦万家群益中心”的社会服务机构进驻常教社区。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惠及社区

       2012年7月31日,伦教常教社区伦羊路44号院里,伦教首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天伦万家群益中心挂牌成立,作为伦教创新社会服务的试点,它主要为常教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支持、长者关怀、青少年成长、残障帮扶及义工发展等五大领域社会公共服务。
 “这里的社工很热情,一来到这里他们就会问我们需要什么,嘘寒问暖,有时比自己的子女都要贴心!”常教社区土生土长的好姐激动地说,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到街坊们,把服务做得细致入微,同社区群众建立起感情,根植于社区,这就是群众共享的幸福社区,而天伦万家正创新性地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它为社区提供了社会服务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文明诚信、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识,推动“好社会”建设。

       创新社区力量参与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较于经济发展,我们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这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启动三大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时,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
        据了解,作为伦教社会创新的试点,天伦万家不仅是社会服务的提供方,更是社区资源的整合者、社区公益的倡导者。北斗星佛山服务发展总主任彭卓宏介绍,中心在全面铺开前线社工服务的同时,深入社区走访,了解社区各类人群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发展计划,并整合社区需求,搭建义务服务对接平台,譬如在社区进行广泛社会发动,凝聚社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培育社会组织,创新义工组织与管理,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和社区组织社会化,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实现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
       2013年11月,伦教社区发展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作为伦教社会建设与创新事务的统筹,它将推进六类社会创新和实验项目,建立伦教社会服务数据库。伦教社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依托伦教社区发展创新中心,筹建伦教东部片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居社工服务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会服务,提升伦教社群福祉,培育社区公民社会,实现社会各方协同共治,建设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大社会”、“好社会”。

社区故事

       青少年成长:
       戒烟青年变身星级义工
       新年伊始,天伦万家群益中心的门口便摆出了“1月活动招募”的小黑板,“齐齐整灯笼”新年手工活动、“伴我行”出游活动第三站、“学趣成长坊”计划之“小Teen地添新衣”活动……站在写得密密麻麻的小黑板前,21岁的潘锦杰笑着说,显得对这些活动兴趣十足,而且跃跃欲试。
       小潘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家住伦教常教社区,自从中心开张后,他便来到这里,发现除了组织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外,还通过个案、小组等形式,最大限度挖掘青少年的潜能,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

       而参加活动不到一个月后,小潘又主动报名加入到中心义工服务队,“做义工不仅是帮助别人,更能令自己收获开心与成就感。”成为义工一年多的时间里,小潘参与了不少义工服务,包括顺德首届社会创新公益嘉年华、天伦万家定向寻宝亲子秀等。2013年12月,在天伦万家群益中心一周年庆典上,小潘还被评为十大“星级义工”之一。
       发生在小潘身上的变化真是太明显了,从当初跟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到现在他已经能够作为小组长带领团队策划义工活动,人也变得开朗很多。”中心社工丁姑娘告诉记者,起初小潘来到这里是想寻求戒烟帮助,然而通过系列的团队活动,不仅烟瘾小了不少,兴趣爱好也丰富了,还认识了一群积极乐观的朋友,共同参加活动。
       
       长者服务:

       “天伦之乐”舞出积极健康生活
       1月7日下午3时,在天伦万家群益中心二楼“畅悦纪元”舞蹈室,刚刚做完家务的关姨便来到这里排练起了舞蹈,“这里的社工好耐心,链接社区资源,寻找义工教我们跳舞,每天排舞不仅锻炼了身体,人的精神也好很多了,真是好开心!”伦教街道常教社区居民、已逾花甲之年的关姨说。
        “与其他机构不同,这里专门为老年人设立了长者服务,组建歌唱小组、舞蹈小组、手工小组等等,还办健康讲座、电脑班,好贴心!”关姨开心地说,她在舞蹈小组和电脑班报了名,如今,她已经会自己操作家里的电脑了,而她所在的舞蹈小组也日渐壮大,2013年9月还成立了“天伦之乐”舞队,目前有15名队员,每周二、三、四、五的下午,大家都会聚集到中心舞蹈室来排练舞蹈,“以前我有肩周炎,在这里跳开后,也感觉不痛了。”
       舞队成员之一的潘姨说,慢慢地,大家在舞蹈上进步颇为明显,在中心一周年庆典晚会上,“天伦之乐”舞队表演的舞蹈《我从草原来》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队员们心里乐开了花。

       据天伦万家群益中心负责人吴楚仪介绍,中心开设的长者服务不仅涵盖了各种兴趣小组,还包括建设长者义工队伍,挖掘一批有热情和爱心的长者义工,引导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关姨就是长者义工之一,义务才艺表演、社区活动帮手、教年轻人做汤圆等社区活动中,关姨总是乐此不疲,“我们已经退休了,如果还能为社区年轻人多做点事,或者为帮扶弱势群体出点力,都是好开心的,希望能将社区公益发扬光大。”

       残健共融:
       义工“伴我行” 残障人士顺德景点一日游
       时钟的指针已从2013拨到2014,回望过去这一年,在伦教常教社区残障人士阿祥看来,有一件事足以让其深深铭记——走出家门游览顺德经典景点。而这一愿望的成行,则有赖于家门口的“天伦万家群益中心”。
       2013年10月,由天伦万家群益中心组织的“伴我行”系列出游活动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中心的社工们专门针对社区残障人士策划的特色服务,活动采用义工伴游的形式,残障人士在社区义工的陪伴下,参观游览顺德著名景点,并进行日常生活技能与社交能力训练。
       活动第一期选择了颇具岭南水乡风情的杏坛逢简,5名残障人士、5名配对义工参加,当天,出游队伍沿水而行,除了欣赏水乡美景之外,社工还通过让他们与沿途游人打招呼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以前,出门游玩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是‘奢侈品’,现在这里的社工不仅带我们走出家门,游览旅游景点,还鼓励我们走出家门,学习社交礼仪,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阿祥颇有感慨地说。
       天伦万家群益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进驻社区一年来,主要运用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手法,通过开展残疾人信息建档、社区宣传普及服务,向社区居民倡导正确的残疾观,为残疾服务打下基础。如今,残障领域特色服务——“伴我行”系列出游活动已举办了两期,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中心还将根据残障人士的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出游规模,为增进其福利而努力。
       
       个案分享

       家庭中的转变
       社工,你的家庭辅导员
       在婚姻上遭遇变故的梁小姐向社工求助如何改善与四岁半儿子关系。社工在分析家庭互动情况后,发现问题症结主要在于梁小姐教育方式不当以及与儿子家庭角色混乱。在一个月的服务期内,社工一方面持续给予她心理上的支持以及一同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任务技巧促进母子间积极沟通,并不断强化两人取得的点滴进步,帮助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通过社工及服务对象的共同努力,梁小姐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儿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有了明显改善。在取得明显服务成效后,社工退出她与儿子的互动,保持后续跟踪与关注。

       社交障碍的终结者
       小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属于精神病的一种),发现自己与人接触方面存在焦虑、恐惧后,主动向社工求助。经社工深入了解后发现,当她与陌生人产生的接触越亲近,她的紧张程度越高,甚至出现瞳孔放大、大脑空白的身体反应。针对小韦的情况,社工决定采用系统脱敏法,通过依次设置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的真实社交接触体验,让小韦直面恐惧并多次重复训练,让她逐渐对社交焦虑与恐惧“脱敏”。经过两个多月的服务后,小韦对社交接触的恐惧感大大降低,已经能够自如地与人接触了。

        “三问”前线社工服务


廖焕彪

       运作一年有余,天伦万家群益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伴随的质疑声音不少,对社工的误解亦有之,譬如社工机构如何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怎样体现等,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廖焕标、广东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专家委员会机构管理组组长曾永辉,逐一释疑。

       记者:社工处理社区事务的优势在哪里?他们与义工、其他一般社区从业人员有何区别?
       廖焕标:首先社工、社区工作者、义工都在不同角度协助解决社区里的公共民生需要。当中除了义工非受薪,利用自身业余时间外,前两者都是受薪的稳定工作人员。社工与众不同的介入点一般有:一、对居民的个人需要进行持续跟进。分工上是社工偏直接服务和民间资源链接,社区工作者偏行政手续和政府资源链接。两者相互配合好居民福利才能保证;二、着眼于居民的互助能力的推动;三、强调居民对社区的发展的能力发挥,而不仅仅单纯由社工为社区提供单向的服务。发动群众在某些社区公共需要上有所协作参与解决,例如社区危机事件。

       记者:目前常教天伦万家只配备14名专业社工,服务范围却要覆盖常教、仕版、羊额、新塘、荔村。这些社工日常如何开展日常服务?
       曾永辉:目前,区域对深度的社工服务需求不算太高,因此社工可以用大型活动、发展性小组等等集体性的工作先照顾居民的发展性需要。同时,社工日常最基本要守好中心的开放时间,为偶到的居民提供恒常服务、设施和咨询,然后负责长者、残障及家庭的社工要多做到户探访,宣传中心服务的同时也与潜在服务使用者建立关系,而当服务使用者增多,社工就可以设计切合他们需要的服务方案,包括小组或活动等,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记者:社工团队年轻化,经验尚浅,如何处理基层社区各种复杂事务?
       曾永辉:社工很多都曾接受大专的社工课程训练,而且经年累月的做服务其实就等同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很多人的故事,社工一般就会成长和成熟得快。曾接受沟通训练的社工大都会懂得大约的处理方向,至于具体操作时的技术问题,天伦万家亦有本土及具二十年经验的香港督导协助同工,可以透过每周的书面报告了解和协助员工处理问题。

       他山之石

       据香港社会福利署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香港社会服务投入开支约占整体政府财政开支的19%。其中:10%用于政府投放专业社工服务,9%用于投放于综援服务。在这10%社会服务经费当中,七成比例由政府委托非政府机构(NGO)购买社工服务,其余三成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过程,由非政府机构入标竞投承包服务。中标后政府将向中标机构每年提供整笔拨款,机构便要自行招聘社工及提供协议内容所订的服务。政府社会福利署将定期进行量与质的服务监察。此外,香港政府亦自行聘请专业社工,提供较为困难及与法定责任有关的社会服务,例如:罪犯感化、青少年行为矫正院舍、家庭暴力个案辅导以及精神病人医务跟进等特定社会服务。
       香港的专业社工服务形式多样,专项化及综合化并存。部份服务例如:网瘾青少年服务、家庭暴力庇护中心等属于小型专项;而长者、青少年及家庭则以地区为本建立综合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综合中心一般有十名社工,为十多万居民的小区内的不同年龄组群人士提供活动、小组和个案辅导跟进。

  
(编辑:宣传策划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