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星光】社工故事|我与社工的“恋爱”史 ——坚守社工路


作者:徐楚钧 来源:北斗星社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本文作者:徐楚钧,黄埔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任。在8年多的社工生涯里,曾服务麻风村康复者、戒毒康复者及艾滋病感染者等。
服务座右铭:坚信“再黑暗的地方,也有其光亮的一面。”
 
      或许这份爱,早已生根。
我与“社工”相遇——那一纸录取通知书
      早期做社工常被问到“你是被调剂到社工专业的吧?”其实我并不是调剂到社工专业的。因为高中成绩比较不好,而社工专业属于文科,分数比较低,加上很冷门(可能以后会变成热门)......各种懵懂与猜测,我在志愿纸上填写了社会工作专业。
      我被录取了,社会工作专业。一纸录取通知书,让我遇见了社工——华南农业大学2005级社会工作3班班主任王宇丰老师。
      那时的我,对社会工作并不了解。
 
我与“社工”相识——每一堂社工课
      “社工”=“社会工作”=“社会上的工作”?我带着种种疑惑,去认识社会工作。记得第一节个案工作课,一上课老师就问:“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同学请举手”,结果一片寂静;老师接着问“喜欢社会工作的举手”,结果寥寥无几;最后老师问“不喜欢社会工作的举手”,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当场哭了,刹那间,我有些触动,“为什么老师会哭?”“对社会工作认同感有那么强吗?”“社会工作竟然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四年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等,我对社会工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弱势群体、运用专业技巧与方法、解决问题。
      那时的我,对社会工作只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它的执行。
 
我与“社工”相知——与麻风病康复者同吃同住
      读了将近三年的课程,终于可以实践了,充满期待的社工实习。
      那年是2007年,上大学的第三年,有幸到了广东省汉达康福中心实习,我和两位同学被分配到了番禺某村落的麻风康复村驻村实习,与麻风病康复者同吃同住。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老人们身上看到了很多故事,他们脸上岁月的痕迹淡写了一幅幅的辛酸与幸福的图画。
      黄昏的码头,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渴望关注,是每一个麻风病康复者的心愿。为了让老人们开心,作为大二社工学生的我们组织策划了广州一日游。由于大部分老人家因患病被截肢了,走路不方便,我们向医院借用了轮椅,为老人们一对一招募了义工向广州市区出发。第一站,我们去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第二站,我们去了......;最后一站,我们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圆老人们的大学梦。他们嘴上的笑容像绽开的花朵,久久合不上。回到康复村,欧婆婆走到我的跟前,抓住我的双手,说,“谢谢你们,我们很开心。”(欧婆婆,8岁患病,患病以来,一直住在康复村;现在80岁了,从未踏出过村里半步,从未感受过外面的世界。)那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了,社会工作真的很奇妙,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次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活动,却让她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在康复村,我们社工开展服务,让康复者有尊严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我们做到了。欧婆婆只是其中改变的一位,康复村上还有许多像欧婆婆那样需要关心与关爱,我们需要携手努力。
      在离开康复村的那一天,坐在渡轮上,我对自己说,毕业后我一定要做社工。
      那时的我,被社工的魅力触动了。
 
我与“社工”相恋——一直追随“北斗星”
      2009年毕业,我毅然选择做社工,并选择了“北斗星”(第一家就职的机构)。那时还专门看了《北斗星》电影,更坚定我的选择。
      这场恋爱,过程很曲折,因为艰辛,因为无助,因为迷茫,曾想过放弃,但后来还是坚持了。这场恋爱刻骨铭心,很多画面都历历在目,其中以下触动我最大。
      “道友”----同道中的朋友
      因为家庭原因,一毕业,我选择从事戒毒社会工作。印象很深刻,第一天来到项目,因为要做调研,自己硬着头皮让医生一天推荐10个服务对象跟我聊天,第一次与他们谈话,手里拿着问卷,手不停地颤抖,各种“黑暗”的画面都浮现在脑海里。
      “只要关心他们,相信他们能改变,你会看到他们可爱的一面,也会看到他们温柔的一面”。
      阿武,吸毒20多年,因为常年吸毒,外貌有些变形,每次说话都会捂着嘴跟我说,每次我都说没关系,他还是觉得不好意思。慢慢地,我也习以为常了。一天,阿武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我,一看,上面写着一手非常漂亮的书法,原来他以前是一名书法家,而且雕刻也是非常厉害。在多番的鼓励下,阿武决心执笔练字,放下了20多年的书法,重新执笔是困难的,但他依然每天坚持着练习,每次写完都会与我交流。半年多的努力,一天阿武拿着一副裱好的书法递给了我,上面写着“曾经沧海随浪逝......”。那是他自己的誓言,他把字画送给了我,也向我说明他的决心。
      慢慢地,与阿武的聊天变得很自然,他也没有再用手捂着嘴了。在我的鼓励之下,阿武成了项目的义工,临近过年,亲自写挥春送给孤寡长者;参与社区的宣传活动,他教小朋友写书法......
      曾经一名只会窝身在屋里角落的“道友”,不再沉迷毒海,他成为了义工,与我们走在公益的道路上,成为了我们同道中的朋友。
      家综工作,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2014年10月回到了黄埔区(本人是黄埔人,2009年-2014年一直工作在荔湾、天河、越秀,每天来返车程平均5小时),来到了黄埔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来到黄埔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感觉非常亲切,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文气息。整个团队同工非常用心及努力服务黄埔街,在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中心服务得到了购买方以及居民群众的肯定。时间长了,跟同事之间有了非常多的默契,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动作是同步的;从关心工作到关心同工的生活及感情,整个团队非常融洽。
      2年多时间,我们探索了突显街情的“三社联动模式”,有效地发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在社区服务期间,持续4年开展“长者居家改造项目”,为辖区内150名以上高龄独居长者安装扶手、改造电路等;并链接社区资源合计10000元以上,有效地减少长者跌倒的风险;持续3年开展“黄埔邮差”项目为孤岛上的300多名长者儿童送服务,并成立了一支有20多名大学生及居民组成的大吉沙岛服务队。
      那时的我,决定一直坚守。
 
我与“社工”相伴——继续前行

我愿意与社工一直相伴,继续前行。
附:我很喜欢的诗歌《动力信望爱》——坚守的初衷
“我站到街中听闹市声音,
 我望见艰辛颠沛众生。
 我立志服务这大片人群,
 要让这动力燃亮爱心。
 我愿意关心软弱与灰心,
 要用我双手鼓舞信心。
 我愿以毅力化做我能源
 昼夜去传送信望爱!”
  
(编辑:宣传策划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