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路历程】徐雅丽:浅谈社工“自助助人”


作者:徐雅丽 来源:常教天伦万家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对求助者心灵的一种支持,帮助求救者“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过程。很荣幸,社工的工作性质使我成为一名助人者。但是,助 人者,首先必须自助,让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方能助人。例如,一个人恰遇一溺水的人,于是跳进河里营救,这是见义勇为的好事,但如果他自己都不会游泳,那 就不仅救不了别人,而且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助人之心固然重要,助人之力也必不可少。所以,在这里,我想谈谈社工的“自助”,当然,这不是以个人遇到了 多大的危机为前提,而是在几次转换工作拍档和环境后的一些心理体验,是个人“自助”心理的浅谈。
      从两年多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社工是一门与人相处的艺术。为了学好这门艺术,我们敢于去碰壁,不屈不挠,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孜孜不 倦地向前辈学习如何各种与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技巧。我一直努力构建这门艺术的上层建筑,却在不知不觉忽略了基础建筑,即身边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人,我的上司、同事和最亲密的战友。所以当基础建筑受到某些事件的冲击便会摇摇入坠,这些事件可能是“同事之间对某件事情持不同意见的争执”,可能是“你 对上司某个工作安排的不满”,也可能是“战友的处事方式激怒了你”等等。刚刚来到天伦万家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其实有很多不适应,会不自觉地将这里的同事和 以前的同事进行比较;看到其他同事围在一起谈笑风生会感觉自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人;会抱怨会议太多;质疑某个行政工作的必要性……种种的不适应让我有逃 离的冲动,但最终是社工的“自助”精神及时提醒了我,使我不至于成为逃兵。在这期间,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管逃向哪里,环境和他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你必须 主动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如果连社工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又凭什么让案主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呢?
      凭着这份“自助”的信念,我努力让每一次的挑战都成为巩固基础建筑的奠基石,而其中我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两块基石是“接纳”和“有效沟通”。在没有学识 真正“接纳”之前,我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得不到上司的肯定而感到委屈;会因为上司的不合理安排感到气愤,甚至会公然挑战其权威,当时还自以为发扬了刚正不阿 的美德,但现在,我却为自己之前的这些行为而感到羞愧。作为一名社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有接纳精神,为什么对案主我能换位思考、体谅理解,而发生在上司、 同事身上就变得不可原谅呢?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算是一名虚伪的社工。另外,我从未意识到“有效沟通”如此重要,所以,我初到天伦万家时也很不适应,我不 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工作会议,但一位前辈告诉我“有些东西的浪费是物有所值”,后来,事实应验了,我认识到会议是同工们沟通交流的平台,而有效地沟通是合 作的前提。以前,我比较沉醉于一个人的工作,喜欢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井然有条,所以,当我去到一个需要与人合作的工作环境时就十分苦恼,为什么会不断有新 的任务打断自己的工作安排?为什么她做了这些事不跟我交待一下?为什么我要主动找他们?当越来越多“为什么”出现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是时候进行“自助” 了。
      社工的自助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同工认为“社工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名社工”,我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值得提醒的是, 千万不要以此为借口,放任自我。因为我觉得这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就好像我开了一节很糟糕的小组活动之后,对我的组员说,“不好意思,姑娘今天身体不适, 状态不好……”所以,不要将负面情绪情绪带入工作中,不要让别人为你埋单!
      社工的“自助”是提升自己的教养,尤其是看不见的教养。这一点体会是在我转换新工作环境进行工作交接时触发的,我希望在离开之前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我 会整理好重要的文件和信息,清理电脑,但将有用的工作资料留下,甚至将办公台清洁干净再离开。尽管我不知道接手我工作的是谁,但起码,她不用因为我留下的 东西而烦恼。当然,如果有人为我这么做,我定会感激不尽。在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搭乘公交车,如果不小心洒水弄湿了座 位,下车之前定会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又如,余先生在《管理思维》中讲过一个案例,他有一习惯,每次离开酒店前,他会将床铺整理一 下,尽量把房间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有人觉得这样做很傻,因为受益人或许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但我觉得这就是最难得的教养,而这种“傻事”,我们社工应该多 做,坚持做。
      综上谈到的社工“自助”,社工似乎要将自己打造成超级英雄,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是超人,不能刀枪不入、滴水不漏,但肯定的是,社工要“助人”,首先要“自助”,所以,唯有接纳自己的不足,坚持“自助”信念,去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

  
(编辑:宣传策划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