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把春天装进帆布包!这场清明节活动玩出“新花样”,兴华街坊直呼“过瘾”!


作者:宣传策划部 来源:北斗星社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本网讯(廖富瑾)“快看看我的青团像不像翡翠汤圆!”4月2日下午,美好生活里——燕邻家社区厨房飘出阵阵艾草香,78岁的钟姨举着刚出锅的青团,笑得眼睛眯成月牙。这场由天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天河区兴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兴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燕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兴华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协办的“弘扬传统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热闹非凡,六大文化体验摊位同步开张,将岭南春日的风味揉入其中,老中青三代人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巧手做青团,限定盲盒诞生啦!

      随着“银龄行动”志愿者的引导,街坊们动手做起了应节食品——青团,搓面团、包馅料、覆盖面皮,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不久,一排排翠绿诱人的小团子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青团的口味多样,有豆沙、花生等,咬上一口,艾草的清香和美味的馅泥在唇齿留香、余味悠长。5岁的玲玲得意地展示着她用艾草汁染绿的糯米团,惹得现场志愿者阿姨们笑作一团。


银龄行动志愿者带领街坊制作青团子(廖富瑾摄)



街坊制作完青团后主动面向镜头展示成品 (廖富瑾摄)

植物敲拓染,体验“布上丹青”!
      在凉亭下,“植物敲拓染”摊位吸引了一批粉丝,街坊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一番“布上丹青”的乐趣。右手边,社工正挥动木槌,进行示范教学:“薄荷叶、四叶草、罗勒这些图案需要斜敲45度,汁液才能完美地渗透!”很快,白色的帆布袋上绽放出淡紫色的花瓣纹路和翠绿的蕨类植物纹样,现场宛如打开了一个个充满惊喜的盲盒。“我将春天的颜色封印在布袋上啦,我做的包包靓过大牌限量款!”刚完成自己作品的陆阿姨急忙让社工为她拍摄一张美照。据悉,现场使用的染料均采自“药食同园”。


社工带领街坊们体验拓染技艺(廖富瑾摄)


街坊开心展示拓染帆布包成果(廖富瑾摄)

春风绘纸鸢,把春天画上蓝天!
      DIY彩绘纸鸢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清明节风俗体验。在摊位前,社工和志愿者详细讲解了纸鸢的绘制步骤后为街坊们发放空白纸鸢和作画工具,随后街坊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真调色、上色,发挥着无限想象,小小的画笔在风筝上自由地舞动,将心中的春天、对先人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融入到风筝的创作之中。一笔一画绘制在崭新的纸鸢上,让原本平白无奇的画布变得生意盎然。


社工带领街坊体验彩绘共制纸鸢,将对未来的憧憬都融入到风筝的创作中(廖富瑾摄)


亲子家庭一起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廖富瑾摄)


孩子们携着纸鸢乘风起舞(廖富瑾摄)

诗词贴贴乐,暗藏古人的浪漫!
      “活力部落”秒变国潮工作室,亲子家庭在文字游戏中发现乐趣,巧妙地拼贴杜牧的诗句、誊抄“藏在古诗词的清明”。“原本只是想体验一下手工活动,结果被古人浪漫到了!”李女士惊喜表示。现场的15副诗词拼贴画和40张誊抄诗词卡迅速一扫而空,许多诗词拼贴画刚完成就被预定装饰社区长廊。在学习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的同时,街坊邻居们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盆景传祝福:亲子共造“会说话的盆栽”
      羽毛球场化身为创意工坊,儿童阅读桌摇身一变成为“梦幻植物园”,亲子家庭围坐在铺满彩泥的阅读桌前,正全神贯注地创作微景观。孩子们揉捏陶土,用他们的小胖手将青绿渐变的粘土团塑造成向日葵、小蘑菇,而家长们则在一旁用胶水固定微缩花盆。这些充满心意的手工盆栽,蕴含着亲子家庭的温馨故事。

踏青趣投壶,古风运动会嗨翻全场!
      “中啦!”乒乓球场地突然响起一片欢呼声,竹箭“嗖”的一声准确无误地射入壶心。工作人员带着街坊cosplay古代射手,体验传统&潮玩结合的清明游戏。“原来清明节除了扫墓,古人还会举办春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啊!”刚刚成功射中5支箭的小学生浩浩惊叹道。


奶奶带着孩童体验传统&潮玩结合的投壶游戏 (廖富瑾摄)


社区奶奶带着孩童开心参与传统&潮玩结合的投壶游戏(廖富瑾摄)

      活动尾声,街坊和工作人员聚拢在背景板前拍摄同框照片,宛如一张社区全家福。夕阳中,纸鸢乘风起舞,新做的拓染布袋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香气,酿成独属兴华街的清明味道,清明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雨纷纷、缅怀”,它更多地体现了街坊们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未来,兴华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将汇聚多方力量,以小切口、大民生为着力点,持续探索传统节日与社区治理的融合路径,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活动合照(廖富瑾摄)

  
(编辑:宣传策划部)


关闭